【安徽盛陽新型建材】古代建筑的結構特征
三明古代建筑主要是采用木構架結構,人們常用“墻倒屋不倒”這句諺語來形容古代建 筑。它生動地說明這種木構架的特點。我們在前面講屋身的特點時已經說過,建筑的重量是由構架承受的,墻不承重。倒地的木建筑,屋身、墻壁都輕巧得可以又拆又裝,墻倒了自然屋不塌,木構架是屋頂和屋身部分的骨架,它的基本做法是以立柱和橫梁組成的構架,4根柱子組成一間,原理和搭積木差不多,將4根柱子豎起,加上屋頂變成了一間房屋的雛形。一棟房子由幾個這樣的間組成,屋頂部分也是由類似的梁架重疊、逐層縮短逐級架高,柱上層檁上排椽構成屋頂?shù)墓羌?,這就是屋頂坡面舉架的做法。
欣賞古建筑的結構很方便,可以不用打開蓋子來研究,因為它是外露的。古建筑的框架結構為了保持木材通風及便于更換零構件,其中包含(水泥斗拱,古建面磚,琉璃瓦,仿古青瓦,古建磚雕浮雕),玲瓏剔透,一目了然,可觀性很強。這里只介紹2種簡單的主要結構類型。
臺梁式。又稱疊梁式,就是屋瓦鋪設在椽上,椽架在檁上,檁架在梁上,梁架承受整個屋頂?shù)闹亓浚賯鞯侥局?,一個抬著一個。抬梁式構架的好處是室內空間很少用柱,甚至不用柱,結構開敞穩(wěn)重。屋頂?shù)闹亓壳擅畹芈湓跈_梁上,然后再經過主力柱傳到地上。這種結構用柱較少,由于承受力較大,柱子的耗料比較多,所以三明的古建筑很少采用此類結構穿斗式;
又稱立貼式。它直接以落地木柱支撐屋頂?shù)闹亓?,柱間不施梁而用穿枋聯(lián)系,以巧枋襯托出檐,穿斗式結構柱徑較小,柱間較密,應用在房屋的正面會限制門窗的開設,但做屋的兩側則可以加強屋側墻壁的抗風能力。其用料較小,選用木料的成材時間也較短,選材施工都較為方便。在季風較多的南方都使用這種結構。三明古建筑則多采用這種形式的建筑結構穿斗式和抬梁式有時會同時運用,抬梁式用于中垮,穿斗式運用于山面,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還有一些非主要的結構,如密梁平頂式,等等!
以上是安徽盛陽新型建材為您講述的古代建筑結構特征,更多信息請前往安徽盛陽新型建材官網:http://www.8cfe00.cn/
- 公司地址:
安徽省宣城市廣德縣新杭開發(fā)區(qū)廣安路88號 - 座機電話:
0563-6852000 - 手機號碼:
18010813123 - 公司郵箱:
ahshengyang@163.com
? 2020 版權所有 安徽盛陽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Sitemap
進入網站